临城县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环境,以创新驱动为发展蓄后劲,以新兴产业为转型绘底色,以环境升级为经济添活力,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集聚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以创新为引领,做强发展动能。一是聚焦水泵技术革新,优化泵业产品结构。与河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我国唯一一个省级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政、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水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3D增材制造技术、以冷代热零部件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互联网+协同制造等彻底改变水泵产业结构。二是聚焦防喷器材创新,推动石油设备升级。依托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工作站研发的新型无螺栓防喷器是目前国内防喷器创新突破首例成功产品,在博路天宝装备产业园内构建起世界上唯一的大型等比例矿井仿真物理模型,填补了国际在该领域的空白。设备广泛出口北美、俄罗斯和中东等国际市场,提升石油设备品牌影响力。三是聚焦自主研发建设,打造科技发展高地。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专利申请量209个,专利授权量110个,其中发明专利8项,同时持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积极推广科技创新券,着力破解企业、专利创新的资金瓶颈。 二、以转型为目标,做优经济结构。一是借力新兴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该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21.89%,特别是制药化工、新能源、冶金制造、等行业财税贡献分别增长33%、35%、111%。新兴行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发展壮大绿岭果业为载体,提升一产,研发出综合性状最好的“绿岭”核桃新品种和矮化密植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技术与作物产量,为农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壮大二产,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开发出市场上第一款不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的新一代绿色原香核桃乳。优化三产,打造集“美食、住宿、旅游、培训”于一体的核桃文化庄园,形成“吃、住、游、娱、乐、购”的产业链条。三是借势旅发大会,打造“旅游+”服务模式。各部门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产业相融合,城建部门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融入旅游元素,全面提升载体服务功能,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功能配套齐全的特色旅游小镇;交通部门实施的公路网化工程重点向旅游景区、西竖镇等区域倾斜,把临城主要景区串联起来。教育部门联合旅游乡镇、景区筹备举办自行车骑行大赛、登山比赛等体育赛事,通过活动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乡镇和景区知名度,实现以产兴旅、以城促旅、产旅互动、旅城融合。 三、以环境为支撑,做活市场主体。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互动平台,每月组织开发区企业参加“政企面对面”活动,相关县直部门现场倾听市场主体对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现场收集整理企业反映问题,及时交办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形成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二是完善招商机制,开展集中招商。推出“1+20+3”招商机制,实行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双组长制,组建了由县级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20个产业招商组,成立了3个专业招商组,瞄准雄安新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对全县招商人员开展招商技能、商务礼仪培训6次。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招商信息268条,外出考察项目98次;对接洽谈项目93个,其中列入重点对接台账项目35个;已评审项目34个,总投资223亿元。三是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发展环境。以承办邢台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坚持“民生优先、机制创新、安全为重、绿色优质”的原则,加强县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管网的建设改造,使县容县貌实现显著改善提升。(临城县委改革办赵江峰、何云) |